新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三国公孙康 > 第八章 论道、论阵法

第八章 论道、论阵法(1 / 2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连续几天,司马徽讲解奇门阵法。公孙康讲解内丹的修炼方法。

前世,公孙康看过很多道家书籍。道家是在晋朝、宋朝比较兴旺,传下来的道书比较多。当时,看过就忘了,根本没有记住。现在成就阴神,前世看过的所有书籍,竟然都可以回忆起来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他也没有忽悠左慈,的确是现在才想起来。

而徐庶、崔钧和石韬对内丹法,摸着一点门路,却问题更多了。

公孙康跪坐在席子上,宝相尊严。他说:“有四句话,要牢牢记住:思定则情忘,体虚则气运,心死则神活,阳盛则阴消。”

这四句话的意思是:“睡觉之前,必须脑空明澄澈,没一丝思虑。然后敛身侧卧,鼻息绵绵,魂不内荡,神不外游。”

徐庶、崔钧和石韬三人用哪个看师傅的眼光尊敬的看着公孙康。这个时代,是可以有多个师傅的;他们可以跟着司马徽学习奇门遁甲,也可以再拜个师傅学习内丹修炼之法。

比如诸葛亮就有很多师傅,几乎是墨家、法家、兵家、鬼谷子这几脉合作,通力打造出来的。

公孙康又讲授了一首大道歌,是宋代张继先写的。

《大道歌》

朝代:宋作者:张继先

道不远,在身,反求诸己,“俱登道岸”。

司马徽的奇门讲解,也从入门的基础阶段,讲到了具体阵法。

阵法即作战队形的,称之为“布阵”。布阵得法就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,克敌制胜。具体有:

《孙膑兵法·十阵》——凡阵有十:有方阵,有圆阵,有疏阵,有数阵,有锥行之阵,有雁行之阵,有钩行之阵,有玄襄之阵,有火阵,有水阵。

后两种是特殊战法情况下才使用,一般以方、圆、锥为主。这三种是在打堂堂之阵时用,依兵力,兵士的战斗力,战车的数量不同而定,并没有多少玄机可言,只要队列整齐既可。

锥行阵主攻,将最精锐的车兵放置前沿作冲击用,圆阵主守,车兵置于阵中央。方阵攻守兼备,车兵置于后,保证阵型有足够的厚度和反冲击的力度。

疏阵,数阵是以步兵打车兵的战法,类似于以后的散兵阵,以小股混合步兵依什伍行列独自作战,尤以吴,楚用得多(战车少,倒不是装备不起,是用处不大,水网密集,不适合车兵驰骋)。

雁行阵是弩兵的特殊战术,长处在于加大弩兵的正面远程火力密度;玄襄,钩行则较复杂,除非训练有素,才能运用自如,威力也大,相当于大兵团的兵种配合,以玄襄为例,弩兵在前阵,射完后后撤,车兵在两侧,长戟在中阵,长矛在后阵,讲究的是一浪接一浪的攻击,当时的中原可能只有魏,秦两国能列此阵迎敌。

(《荆轲刺秦》;中有一段秦军攻韩的一段列玄襄阵阵势的场景很好看,黑衣黑甲,战场上一片死寂,各兵种依次出击,很有气势)。

钩行阵则是标准的车兵终极阵法,预先将车兵排在钩的两头,中间放置弩、戟、矛诸兵种,由中间先出动攻击,两侧纵列的车兵出击,戟兵等集群兵种再跟上。

此外,还有林林总总的‘阵”。比如射击时用“云阵”,包围敌军要用“赢渭”阵,奇袭用“阖燧”阵,而向山陵要用“封刲”阵,反正总加起来不会少于20种阵。

此外还有10大阵法:

(1)一字长蛇阵、二龙出水阵、三山月儿阵、四门斗底阵、五虎巴山阵、六甲**阵、七擒七纵阵、八卦阴阳子母阵、九宫八卦阵、十代明王阵、天地三才阵、包罗万象阵。

另有版本:(2)一字长蛇阵、二龙汲水阵,天地人三才阵,四门兜底阵,五虎攒羊阵,六子连芳阵,七星斩将阵,八门金锁阵,九曜星宫阵,十面埋伏阵。

十种阵法变化简述:攻打一字长蛇阵的头或尾,另一头转过来,形成二龙出水阵。中间向前,形成天地三才阵。两头回撤,形成四门兜底阵,互相穿插,变成五虎群羊阵。然后按照六丁六甲排列,即六丁六甲阵。随后一半拉成线(可随意变化),一半如同四门兜底阵一般,即北斗七星阵。环绕一圈,按八卦阵布阵,留八个出口,变成方形,即八门金锁阵。按九宫排列,每格兵将穿插,逐渐如同一体,互相交穿,即九字连环阵。最后变成十面埋伏阵。十阵变化无穷,难以抵挡。

公孙康听到司马徽拿出了一些干货,兴致上来了,干脆来个大赠送,把张三丰的《大道歌》也讲述出来:

张三丰《大道歌》

[明]张三丰著

君今洗耳听吾言,道有先天与后天。

后天渣质为无用,先天一点号真铅。

昧真铅,迷本性,此是修行第一病。

玉清殿上少人行,吾今指破神仙境。

命要传,性要悟,入圣超凡由汝做。

静功悟性动取药,内有龟蛇颠倒缩。

一阳发动便行动,斡转天关须猛烈。

阴生在午阳坎中,卯酉行持要从容。

斗柄拨轮来紫府,笑迎仙子客黄公。

黄婆宫中会姹女,姹女婴儿自相配。

要筑基,须炼已。炼纯熟,明采取。

蒙师指我一段功,先将九窍关门通。

九窍原在尾闾穴,先从脚底涌泉冲。

涌泉冲起渐至膝,膝下功夫须着力。

释氏即此号芦芽,又如虫行又如刺。

过膝徐徐至尾闾,有如硬物来相抵。

方行最上一切功,三段功夫有口诀。

从此三关一撞开,泥丸顶上转将来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