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现代都市 >重回高考前,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> 第388章 仿星

第388章 仿星(1 / 2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为实现磁力约束,需要一个能产生足够强的环形磁场的装置,这种装置就被称作“托卡马克装置”——tokaak,也就是俄语中是由“环形”、“真空”、“磁”、“线圈”的字头组成的缩写。

“是的,早在1954年,隔壁老大哥库尔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就建成了世界上

研究可控核聚变,吴桐自然不会错过可控核聚变研发一路上的进程和资料。

五十年代就有国家开始的研究,貌似很顺利吧?其实不然,要想能够投入实际使用,必须使得输入装置的能量远远小于输出的能量才行,称作能量增益因子——q值。

当时的托卡马克装置是个很不稳定的东西,搞了十几年,也没有得到能量输出,直到1970年,前苏联才在改进了很多次的托卡马克装置上

别小看这个十亿分之一,这使得全世界看到了希望,于是全世界都在这种激励下大干快上,纷纷建设起自己的大型托卡马克装置,欧洲建设了联合环-jet,苏联建设了t20···

然后逐步的有了后面的一次次记录刷新,1991年欧洲的联合环实现了核聚变史上

1993年,海对面在tftr上使用氘、氚1:1的燃料,两次实验释放的聚变能分别为0.3万千瓦和0.56万千瓦,q值达到了0.28。

97年港城国内庆贺回归的时候,联合欧洲环创1.29万千瓦的世界纪录,q值达0.60,持续了2秒。

仅过了39天,输出功率又提高到1.61万千瓦, q值达到0.65。

三个月以后,倭国的jt-60上成功进行了氘-氘反应实验,换算到氘-氚反应,q值可以达到1。后来,q值又超过了1.25。

虽然后面这个反应是不能实用的,但是这也是托卡马克理论,真得能够产生能量的代表作。

国内自然没有落下前进的步伐,早在70年代,国内就建设了数个实验托卡马克装置——环流一号(hl-1)和ct-6,后来又建设了ht-6,ht-6b,以及改建了hl1,新建了环流2号····

托卡马克装置的核心就是磁场,要产生磁场就要用线圈,就要通电,有线圈就有导线,有导线就有电阻。

托卡马克装置越接近实用就要越强的磁场,就要给导线通过越大的电流,这个时候,导线里的电阻就出现了,电阻使得线圈的效率降低,同时限制通过大的电流,不能产生足够的磁场。

托卡马克貌似走到了尽头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